189 8069 5689

微信短视频运营趋势

做短视频运营未来发展如何呢?

目前短视频运营是个大趋势,但对于未来运营发展我们估计也有可能跟微信公众号一样的常态运营,但是其实我们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在工作不断的学习进步,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未来的发展会很不错。要是顺着短视频运营做的话,我们可升为运营总监,COO,CMO等岗位。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当然回到最根本的现在,你必须掌握一套短视频运营技能才行,我之前学习过黑马的短视频运营,到现在已经是运营经理了,所以希望你也努力加油!您的采纳是对我成长的鞭策

10年积累的成都网站制作、做网站经验,可以快速应对客户对网站的新想法和需求。提供各种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让选择我们的客户得到更好、更有力的网络服务。我虽然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但先网站设计后付款的网站建设流程,更有张掖免费网站建设让你可以放心的选择与我们合作。

微信入局短视频,迟了这么久的视频号,如何与抖音、快手相抗衡?

1能抗衡

首先微信目前的用户量达6~7亿,基数庞大,因此所有在使用微信的用户都是其视频号的潜在客户;

其次,微信很聪明直接在app内加了视频号的功能,不需要再下载app,对于用户而言接受度会更高,就拿小程序来看吧,直接微信内关联操作不需要下载app,相信大家都有在用。

2有必要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而且短视频是趋势,无论是个人内容分享还是企业用于商业宣传,短视频的作用不可忽视。视频服务的增加对于微信而言是与公众号平分内容天下,补齐短板,丰富自身的内容服务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短视频领域是必争之地,进入与否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3有能力抗衡

与抖音快手等相比,微信进入短视频领域有一定外部环境优势,也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首先,现在大家都知道“短视频”这个东西,群众教育工作已经完成,微信现在推出视频号大家的接受度还是会比较高;

其次就是微信现有的用户了,可以看下这张数据图(来源网络),微信的用户量是绝对优势。

最后在覆盖面上,抖音快手存在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的差异,微信相对来说覆盖面是最广的。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

以上个人建议分享,谢谢您的邀请。

据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手机上有许多许多的app,而且越来越多新买的产品都可以通过app来操作,但我们安装的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其实打开各种app,且只能控制其中一个产品,时间久了其实非常繁琐。而当有米家这类聚集形app诞生后,一份app可以操作许许多多的家电,并且还可以互联互通,就方便了许多。

我个人觉得腾讯的视频号,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的就是这个点,现代人很懒的,如果能集中在一个app上实现所有的需求,我们何必要让整款事情变得繁杂呢?

但同样也会诞生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么多的使用需求,如何平衡软件的流程操作复杂程度,可能是接下来腾讯要思考的问题吧

头像

皮妈

优质vlog领域创作者

以上个人建议分享,谢谢您的邀请

微信可以剑走偏锋,做冷门,也就是在各个专业领域抢资源,占资源,找360行状元,出精品。

这个真不好答,微信做短视频会卡死手机的,朋友圈发的内容占手机内存,手机内存微信排第一,微信清理只是把聊天信息和聊天记录清理,每次内存满了我都要把微信卸载了,重新安装。

三十六计随便拿出一个两个来就行,只是内斗有点可惜了,只知道跟自家人抢,要遭报应的。

微信有私域流量为基础,初期比抖音从零开始要好做。

微信的流量不是问题,实际上目前抖音和快手在流量上,还无法与微信对比。关键是内容或内容质量的差异上!目前视频号的品牌视频及个人视频质量都非常高,如果是专注高知主流人群的发展方向,以知识付费,培训,文体旅游推广等……应该可以。

在微信上开了一个视频号这样比较方便微信用户看视频。

而且现在用微信的人比较多,根据绝大多数的人有事没事就喜欢打开微信看一下,这样偶尔会看到视频号然后感觉无聊了就会打开看一下

短视频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用户粘性增加

短视频时长短、内容集中、表现力强,契合了碎片化的观看习惯,深入渗透至大众日常生活。同时,短视频满足了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拍摄/上传短视频。

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1.9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8.7亿人,网民使用率也由2016年的26%增长至2020年的88.3%。

与此同时,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时长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月度人均使用时长达42.6小时,相比2018年将近翻番,短视频用户粘性持续提升。

短视频在中老年用户和低线城市进一步渗透

此外,短视频平台也在加速挖掘中老年用户和低线城市下沉市场,这两大人群用户规模不断扩大。4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由2019年的28.3%增长至2020年的32.8%,三线城市用户占比也由2019年的56.7%增长至2020年的57.8%。

注:内圈为2019年数据,外圈为2020年数据。

短视频平台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此外,过去短视频平台的营收主要以直播互动打赏为主,但是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也逐渐上线直播带货功能,目前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普遍功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在短视频进行营销宣传,广告在短视频的营收比重不断提升。

据统计,头部平台电商导流营收占比由2019年的0.8%增长至2020年的6.3%;广告营收占比也由2019年的18.9%增长至2020年的37.2%。

注:内圈为2019年数据,外圈为2020年数据。

短视频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

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地不断增长,商业模式地进一步挖掘及探索,我国网络短视频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5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短视频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关注短视频的人都知道,截止到2020年1月,抖音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4亿。去年的1月,还是2.5亿,一年的时间增长了1.5亿。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个理由。

一、短视频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人们多种需求

首先是娱乐需求。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内容,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所有领域。毫不夸张的说,不管是谁,都能在抖音、快手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让你忍不住一直刷,也不用管有没有用,哪怕是个沙雕段子,好歹能让你笑一下。这可以算是一种娱乐,而且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

除了娱乐,短视频还能满足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你发个评论,或者发个视频,都有可能获得很多人的点赞。很多人都会因为被点赞,产生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

另外,短视频还有社交功能。不管是给别人发私信,还是在视频下面评论,都有可能聊起来。聊得好,可能就加微信。

二、短视频是获取知识成本最低的途径

很多人一直认为,短视频只能娱乐,而且刷多了短视频会降低智商。但是这种认知应该改变了,短视频是可以获取知识的。尤其是抖音,对知识类的内容扶持力度很大,还有中科院的院士做科学顾问。

有人说短视频都是碎片化的,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这话没错,但真的所有知识都需要系统的学习吗?

前两天想做个饭,正好家里有个西葫芦,但是怎么能炒的好看又好吃呢?我就上抖音搜索了一下“西葫芦的做法大全”,很方便的就学了两招。像这种情况,又不是要去当个厨师,没必要去找个烹饪学校吧。

得益于日后5G的全面发展,我相信直播肯定会更火,目前各大商家和机构都开始参与了。但是任何一种商业形态都有可能会被新的模式颠覆,这是正常的规律,我们普通人不用担心那么多,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好,能抓住这个红利期发点小财就更好了!

短视频营销平台发展趋势带来的冲击?

市场规模增长率达744.7%

2016年,短视频进入井喷期。抖音、火山小视频、好看视频、梨视频纷纷上线,2017年土豆视频正式入局短视频,今日头条再加码西瓜视频,短视频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而2018年春节更成为快手、抖音等头部平台收割流量,吸引客户的黄金时期。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467.1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744.7%。可见2018年我国短视频产品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闯入消费者的娱乐生活。

短视频成为政务和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平台

短视频内涵丰富,具体内容包罗万象。短视频作为一种内容记录和表达的方式,与140个字的微博相似,其表达内涵无边界,具体内容千变万化,从情感表达来看,既有搞笑型、轻松型,也有严肃型;从视频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人物才艺、美式风景,也可是文字记录。

从2018年我国各类短视频账号粉丝量排行来看,政务号“四平警事”2018年粉丝量达到了1043万人次,媒体号“人民日报”2018年粉丝量达到793万人次。由此可看出短视频已成为政务和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平台。

短视频推动知识普惠

短视频时长有限,尤其是抖音、快手型超短视频,1分钟以内创作者表达的内容有限,因此无论视频主题是搞笑故事、美食烹饪、化妆护肤还是文学创作,短视频创作需重点突出,让用户能迅速明白视频主体。此外,引起用户共鸣是获得用户认可和转发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文字、演讲、诗歌类以涵义取胜型的短视频。

从2018年知识类短视频作者数量占比情况来看,才艺类短视频作者数量占比为43.1%,其次是生活类短视频,作者数量所占比重为37.3%。

短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根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短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新增网民对短视频的使用率达到了53.2%。出现这一现象原因在于短视频有区别于其它类型视频的独有特征:1)短视频总体时长短,不同类别短视频长度灵活。这一特征也迎合了用户的时间碎片化需求;2)横屏/竖屏适应不同浏览习惯;3)创作门槛低,内容多样化。

新媒体运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网络视听新媒体增势突出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产业涵盖的范畴极其宽广。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增至7558.1亿元。

网络视听新媒体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最近10年来,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迅猛发展,惠及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世界网络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传统媒体通过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移动音视频服务成为网络新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比例高达76.7%,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超过3.54亿;三是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越来越强劲,最近一年新上线原创网络视听节目334万条,占在线视听节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四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音视频内容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70%以上。

新媒体行业发展将呈七大趋势

——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

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已形成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移动传播布局,政务发布基本形成覆盖中央部委、省、区、县四级发布体系;媒体要在竞合中以更专业的发布、更权威的信息和思想观点的输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同时与政务发布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心态团结引领。

——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对用户的聚拢吸附能力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媒体与用户之间,随时都在进行信息、观点、情感的交流、交锋、交融。从简单交互,到深度参与,直至出现像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这样几乎完全由用户提供内容的产品,媒体与用户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共同体、价值判断共同体、情感传递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将成为主要传播形态

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这是新媒体内容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视频或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要传播形态。随着5G时代到来,拍摄、制作、上传的门槛大大降低,短视频将迎来爆发增长。由用户上传,将移动化和社交化相结合的社交小视频,将有可能创造增长神话。着眼这种趋势,国内主流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正在准备上线视频聚合平台。

——新闻内容被重新定义,泛资讯产业快速拓展

不同的介质决定不同的传播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介质变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也被重新定义。手机天然是一种伴随性、生活化的媒介形态,承载的内容注定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推荐的流行,助推了一些碎片化、浅阅读、消费属性的泛资讯内容快速拓展。目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资讯外,生活服务、健康知识、历史钩沉、娱乐视频等泛资讯大规模进入新媒体内容生态。这些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也带来过度娱乐化和伪科学等问题。

——优质内容价值回归,付费阅读成为值得探索的模式

几乎与泛资讯内容扩张同步,付费阅读初现端倪。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和消费信息的感官刺激中,人们开始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问答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去年中国付费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短期看,内容付费市场还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由来已久,二是真正值得付费的优质内容仍十分稀缺。

——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平台化赢得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内容越做越好,商业平台却越做越大。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用户、流量都在“中心化”,少数几个产品瓜分了移动资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事实证明,能做出优质内容的不一定能做出平台级的产品,而缺少自主可控的平台,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工智能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媒体和AI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视频感应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蓄势待发。未来已来,行业有必要做好准备。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题目:微信短视频运营趋势
链接URL:http://cdxtjz.com/article/ecjogp.html

其他资讯